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第一天

Ajaap

 
 
 

日志

 
 

关于弥散圆  

2011-11-23 01:07:49|  分类: 摄影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很多新人对背景虚化感兴趣的程度令人惊讶,还有人追求那些很唯美的虚化小圈圈,而且有些人对ZD顶级镜头的售价颇有微词...(估计是对比了35mm相机的小白、大白镜头最大光圈下的景深)

那咱们就聊聊这些观点后面的东西...

已知人眼的最小分辨角约为1分角(约为1/3438弧度,即在3438毫米远处人眼可分辨出直径等于或大于1毫米的物体),亦即在1分角之内人眼不能分辨出光点和弥散圆之间的区别,而均认为其是“光点”。因此,人眼在明视距离(250毫米)出所能清晰分辨开两物点的最小距离为0.0727毫米。显然,凡直径小于0.0727毫米的小圆斑、小圆圈,人眼视觉上都会将其看作是几何点。(此时若观察由黑白等宽的线条构成的分辨率图案时,人眼的分辨率约为7线对/毫米)。由于当观察环境的光线较暗时,以及观察低对比度的景物时,人眼的分辨率将会相应下降。故摄影界有人近似认为:在明视距离处,“人眼对于几何点和直径0.1毫米的小圆圈是分辨不出来的”,“任何直径小于0.1毫米的小圆圈,我们眼睛都会把它看作几何点。”

当被摄主体准确调焦后,位于景深近界和景深远界的物点所各发出的圆锥形成像光束,将分别会聚于感光芯片之上,并结成各自的清晰像点。但他们在感光芯片上所获得的职能是其圆锥形成像光束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截面,成像光束将无法在感光芯片上结成最清晰的点,而只能结成一个圆斑状的景象---弥散圆(又称模糊圈)。

总之,从位于被摄主体前或后方之物点所发出的成像光线,在感光芯片上得到的只是相应的圆锥形成像光束的截面积---一个弥散光斑,而不是一个最清晰的像点。

人眼视觉不能分辨出的最大弥散圆直径,称为可容许弥散圆直径C,又称可容许的模糊圈直径C。显然,景深近界和景深远界处的景物,在感光芯片上所成影像的实际弥散圆直径刚好为可容许弥散圆直径。

由于在放大成相同尺寸的照片时,小画幅底片的放大倍数较大、大画幅底片的放大倍数较小,故为使有不同画幅尺寸的底片放大后的照片具有相同的视觉清晰度,照相机所摄画幅尺寸越小,则其对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的要求就越严。

实际上,在相同距离下观察同样尺寸的照片时,可容许弥散圆直径不但与所摄画幅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影像的明亮程度、影纹的明暗对比度,以及人的主观视觉等因素紧密相关(如影像越暗、影纹对比度越低,则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相应较大)

现代照相机、摄影镜头的生产厂家在计算景深时,一般规定可容许弥散圆的直径为:f'/1500 (f'为该类画幅尺寸之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

所以,35mm照相机的可容许弥散圆直径为:50/1500=1/30,约等于0.0333毫米。

日本奥林巴斯光学工业公司的下山邦夫先生建议,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的计算公式为:L/1500 (L为所摄画幅的对焦线长度,单位为毫米)

显然,下山邦夫先生对照相机之摄影镜头的景深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评论这张
 
阅读(72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